怨旷思惟歌
作者:王嫱 年代:汉
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羽毛,形容生光。
既得生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
志念抑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食,心有彷徨。
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里悠长。
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诗文鉴赏
王嫱简介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怨旷思惟歌相传是西汉王嫱王昭君的诗作此诗先写王昭君未进宫廷时渴望外面的美好世界再写昭君久居深宫不得宠幸的凄凉彷徨最后写昭君远嫁塞外后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以昭君远嫁为线索紧扣怨字层层深入步步点染感人肺腑
作品名称《怨旷思惟歌》
作品别名《怨词》《怨诗》
创作年代汉代
文学体裁四言诗
作 者王嫱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 作品注释
? 作品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怨旷思惟歌
昭君出塞图
有鸟处山集于苞桑⑴
养育羽毛形容生光⑵
既得生云上游曲房⑶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
志念抑沉不得颉颃⑷
虽得委食⑸心有徊徨
我独伊何来往变常⑹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⑺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⑻
父兮母兮道里悠长
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作品注释
⑴苞桑丛生的桑树
⑵形容形体和容貌
⑶曲房皇宫内室
⑷颉颃xiéháng鸟儿上飞为颉下飞为颃指鸟儿上下翻飞
⑸委堆
⑹来往此处指皇内夜夜将佳丽送去给帝王宠幸
⑺西羌居住在西部的羌族
⑻泱泱水深广貌[3]
作品译文
秋天里的树林郁郁苍苍满山的树叶一片金黄
栖居在山里的鸟儿欢聚在桑林中放声歌唱
故乡山水养育了丰满的羽毛使它的形体和容貌格外鲜亮
天边飘来的五彩云霞把她带进天下最好的深宫闺房
可叹那离宫幽室实在空旷寂寞金丝鸟般的娇躯总也见不到阳光
梦想和思念沉重地压在心头笼中的鸟儿却不能自由地翱翔
虽说是美味佳肴堆放在面前心儿徘徊茶不思来饭不香
为什么唯独我这么苦命来来去去的好事总也轮不上
翩翩起舞的紫燕飞向那遥远的西羌
巍巍耸立的高山横在眼前滔滔流淌的大河流向远方
叫一声家乡的爹和娘啊女儿出嫁的道路又远又长
唉你们可怜的女儿呀忧愁的心儿满怀悲痛和哀伤[3]
这首琴曲怨旷思惟歌被后人称为昭君怨相传为西汉宫女王嫱王昭君远嫁匈奴后所作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汉宫宫女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公元前33年王昭君远嫁匈奴这就是著名的昭君出塞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而王昭君忍辱负重经历了种种艰难为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牺牲[3]
这首怨旷思惟歌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开云上游曲房这一部分是讲昭君初选入围未进宫廷时期自由翱翔在深山中渴望蓝天之外的美好世界开头两句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是比兴得兼之句勾画了塞外荒原秋深草衰的景象先给人以苍凉凄楚之感为全诗奠定了一个感伤哀怨的基调
第二部分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抑沉不得颉颃虽得委食心有徊徨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这一部分是讲久居深宫不得宠幸其大意是说虽然有花容月貌却在时光的流逝中消瘦了美丽的姿色凌云大志和念头逐渐淹没消沉虽然飞出了大山找到温暖的小巢却让我更加凄凉彷徨
第三部分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且悠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这一部分是讲昭君远嫁塞外背井离乡时期王昭君说终于有一天可以像燕子一样轻快地远飞到塞外栖息在王庭了青山是那样高大巍峨黄河水也永远奔流不停我的父亲母亲啊离你们这么遥远道路漫长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们只有自己默默悲伤
关于此诗需要特别提及的是翩翩之燕远集西羌这两句王昭君从长安远嫁匈奴路上要经过几个月的行程她到达匈汉边境的时间应该是暮春时节而不是深秋季节所以关于落雁的传说是不足信的过去的人们习惯上认为北方的景物特征不外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之类因此作了一些艺术化的想象[4]
王嫱字昭君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原为汉宫宫女约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属湖北兴山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公元前36年汉元帝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同年初夏到达长安为掖庭待诏公元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汉请求和亲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次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公元前31年呼韩邪亡故时王昭君以大局为重忍受极大委屈按照匈奴风俗嫁给呼韩邪长子卒葬今呼和浩特南郊后人称其墓为青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