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将革命进行到底
作者:毛泽东 年代:现代
鸿门宴上宽纵敌,乌江边头何仓惶!
秀全空坐失良机,天京终于烟灰场。
急世英雄行大劫,莫顾尘界百创伤。
诗文鉴赏
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1949年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并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作品名称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创作年代近代
作品出处《毛泽东诗词集》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 者毛泽东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 作品注释
? 作品译文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者简介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1风雨起苍黄2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3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4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5
不可沽6名学霸王7
天若有情天亦老8
人间正道是沧桑9[3-6]
作品注释
钟山江南通志钟山在江宁府东北一曰金陵山一曰蒋山一名北山一名元武山俗名紫金山周围六十里高一百五十丈诸葛亮对吴大帝云钟山龙蟠指此此处用作南京的代语
苍黄两解一同仓皇慌张匆忙急遽失措貌二变化翻覆的意思墨子·所染篇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后因此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并引申为天翻地覆此苍黄就是仓皇即突然的意思
虎踞jù龙盘形容地势优异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业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见太平御览引吴录石头即石头山在今南京市西
慨kǎi而慷感慨而激昂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剩勇形容人民解放军三大战役大量歼灭国民党反动派部队后过剩的勇气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指司马兵法穷寇勿追这里反其意而为之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
沽gū名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猎取名誉
霸王霸王指楚霸王项羽
天若有情天亦老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古代神话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见葛洪神仙传[7]
作品译文
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不可学那割据长江南岸建立割据势力的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7]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这首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同毛泽东的其他两首诗作五律·张冠道中和五律·喜闻捷报陆续写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即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这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艰难地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口的千里长江上分三路强行渡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由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等统一指挥的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大军即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并于四月二十三日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有名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8] 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8]
此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诗中既写出了革命风暴席卷南京的磅礴气势展示了我人民解放军空前的巨大胜利也形象地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战略家的胆识和气魄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南京的解放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彻底覆灭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面对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纵观历史透视现实提出了狠追穷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战略思想因为这不仅是一个战役一场决战的成败问题而是关系着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着亿万人的命运整篇诗作从艺术上再现了这一战略思想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第一层第12句写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这两句是倒装是百万雄师过大江才促成了钟山风雨起苍故它们是全诗的总起形象地描绘了人民解放军强波长江攻占南京的雄伟场面既写出我军渡江进军的神速又写出渡江进军的勇猛气势正当敌人还梦想卷土重来的时候我军已浩浩荡荡渡过了长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敌人巢穴在我大军压境的隆隆炮火声中南京反动政府犹如黄叶惊飞鸟兽走散此诗的开头异峰突起气魄不凡有如泰山压顶雷霆万钧语言简洁有力形象鲜明苍黄两宇生动地表现了革命的暴风雨迅猛异常雄师两字生动地刻画出强大的解放军威武雄壮锐不可当的英姿过大江三字生动地描述了解放军强渡长江那种排山倒海的英雄气概和浩浩荡荡的生动场面
第二层第34句讴歌南京的解放
这里的今胜昔三字凝结着爱与恨的深邃感情想着过去百孔千疮的帝王州人们对反动统治极端的仇恨南京这座龙盘虎踞的历史名城在军事上自古就是那么形势险要今天已经掌握在人民解放军的手里更加显得雄伟壮丽在政治上过去这里是反动统治者统治根深蒂固的地方今天它成为人民的英雄城市换了人间出现前所未有的崭新面貌真正显示出其雄姿秀色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加雄伟英姿勃发
南京的解放宣告蒋家王朝的覆灭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中枢的摧毁标志着中国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终了被推翻这的确是一次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渴望胜利的全国军民都在为这旋转乾坤的巨大变化和空前伟大的历史事件而慷慨激昂鼓舞振奋
天翮地覆这成语既写出变化的巨大又显出事件意义的伟大慨而慷一方面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壮志和英勇一方面表达举旧欢鸭闻风而起的豪情这些语言刚健有力豪情奔放
上面四句是历史纪实着重叙述写得有声有色气势雄壮凝聚着赞美歌颂的深情
第三层第56句指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两句是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伟大战略思想的集中表现址个诗的核心是全诗的灵魂诗篇借用了两个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战略思想南京解放后是追穷寇还是穷寇勿追呢是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呢这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在人民解放军渡江解放南京的前夕国内外都有入主张划江为界南北分冶以免惹起帝国主义的干涉他们的主张无异是使革命半途而废毛泽东当时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文中严肃地指出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千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废那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国侵略者相中国反动派的意志使国民党赢得养好创伤的机会然后在一个早上猛扑过来将革命扼死使全国回到黑暗世界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主张的坚持革命的正确路线战胜了错误路线使革命沿着正确的航道胜利前进不仅渡江解放了南京而且乘胜前进解放了全中国
宜字用得特别好不但指出应该追穷寇而且指出在适当的情况下应当追穷寇否则就会重蹈楚霸王的覆辙这里使用典故是要我们注意接受历史教训并有力地批判了当时出现的错误倾向这样就把历史典故和现实情况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既达到占为今用的目的又使议论达到形象化的艺术境界
第四层第78句揭示不断革命不断改革不断前进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规律
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原是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小的句子相传金铜仙人因被从汉宫移往魏都而临载乃潸然泪卜李贺原句的含意是天如果有情感看到因辞别汉宫而哭泣的金铜仙人也一定会因悲伤而衰老这是渲染仙人迁移的极度悲哀正是表现出李贺眼看人间如此沧桑变化的无限感慨毛泽东借用它写在这首诗里赋予了新的意义自然界四季变化运行不息使天地万物新陈代谢水不休止这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而不断向前发展不断的革命和改革正是人类社会的正常规律这里清楚指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即蒋家王朝的覆灭和中国华命的胜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的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仅这佯而且也指明了前面所提出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论点是完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真理革命人民响应毛洋东的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正是行天下之正道是完全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后面这四句是议论说理但不是概念的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和语言来表达[9]
正如毛泽东当时所说的那样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洗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10]
此诗气势恢宏语言铿锵有力它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彻底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和决心表达了解放全中国的必胜信念
毛泽东[11]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毛泽东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