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
作者:谢燮 年代:南北朝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诗文鉴赏
早梅是唐代诗人张谓的七言律诗和其它咏梅诗不同这首诗着重写出了早字早指梅花开放之早通过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表现出悠然的韵味
作品名称早梅
创作年代唐
作品出处《唐诗鉴赏辞典》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作 者张谓
目录
1作品原文
2注释译文
? 词句注释
? 白话译文
3作品鉴赏
4作者简介
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⑴临村路傍⑵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⑶疑是经冬⑷雪未销⑸
词句注释
⑴迥jiǒng远
⑵傍靠近
⑶发fā开放
⑷经冬经过冬天
⑸销通消融化这里指冰雪融化
白话译文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
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
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这首诗立意咏赞早梅的高洁但作者并没有发一句议论和赞语却将早梅的高洁品格和诗人的赞美之情清晰地刻划出来
一树寒梅白玉条 描写早梅花开的娇美姿色一树实为满树形容花开之密集而缤纷寒梅 指花开之早 还在冬末春初的寒冷季节紧扣早 字 白玉条生动地写出梅花洁白娇美的姿韵象一块块白玉似的晶莹醒目 这是对梅花外貌的描写有形有神令人陶醉
迥临村路傍谿桥 从生长环境中表现早梅的 高洁品格花草本无知不会选择生长环境但这里诗人在真实的景物中融入人的思想意念仿佛寒梅是有意远离村路而到偏僻的傍溪近水的小桥边独 自悄悄地开放这就赋予早梅以不竞逐尘世无哗众取宠之心的高尚品格 这样就使诗的意境显得开阔进一步突出了早梅的高洁最后两句 抒发诗人初见桥边早梅的感受不知近水花先发 是承上两句对早梅的铺写之后的转折用惊叹的口吻表达了对近水梅花早开的惊喜之情 疑是经冬雪未销写出不知的缘由用一疑 字更为传神它将诗人那时的惊喜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似乎诗人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是梅花而怀疑是不是未融化的冬雪重压枝头这就与首 句的白玉条紧密呼应喻比出梅花的洁白和凛然不屈的形象和品格从而含蓄婉转地把诗意落到实处 使诗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加强了人们对早梅的倾慕之情
一首绝句仅二十八个字就能将梅花写得如此 之美除立意新颖之外还在于诗人从现实生活的观察中 能捕捉住早梅的颜色洁白地点偏僻 季节早春 气质耐寒姿态俏丽等特征 加以艺术的提炼和概括 并借助象白玉条冬雪压枝等生动形象的比喻鲜明传神地塑造出早梅的品貌和气质使人生发出美不胜叹的感觉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 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 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
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 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 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2-3]
张谓唐朝诗人早梅的作者--777年 字正言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排行十四唐代天宝二年登进士第约十三四载入安西节度副大使封常清幕参预谋划有功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尚书郎出使夏口与故友李白相遇代宗永泰初在淮南田神功幕中任军职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二三年任潭州刺史与诗人元结有交往后入朝为太子左庶子六年771冬任礼部侍郎典七八九年贡举时人称其能妙选彦才复知东都举约卒于十二年777后生平散见唐诗纪事卷二五唐才子传卷四谓工诗格度严密语致精深多击节之音唐才子传卷四宋史·艺文志七著录其诗集1卷大历十二年尚在有张谓诗一卷全唐诗编其诗一卷间条有他人之作今人陈文华有张谓诗注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逸补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断句2句其诗辞精意深讲究格律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代表作有早梅邵陵作送裴侍御归上都等其中以早梅为最著名唐诗三百首各选本多有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