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
作者:谭嗣同 年代:清
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解不平。
诗文鉴赏
谭嗣同简介
谭嗣同(1865—1898),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世称“戊戌六君子”之一。 个人资料 谭嗣同(tán sì tóng),字复生....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潼关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船山潼关云时平容易度雄关拍马河潼自往还一曲熏黄瓜蔓水数峰苍翠华阴山登陴版牌丁男壮呼酒烹羊守吏闲最是绿杨斜掩处红衫青笠画图间当代文人陈运和的诗是写照风陵渡至今已没船老潼关代替有铁桥
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万古用一夫的诗句
中文名称潼关(潼谷关)
地理位置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港口镇
气候类型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干旱气候
占地面积526平方公里
开放时间全天候
著名景点潼关城
黄河湿地景区
岳渎公园
目录
1历史
? 地理作用
? 建筑特点
2地理环境
? 地理位置
? 地貌
? 气候
3经济
? 商品消费
? 金融业
4农业
5工业建筑
6交通
7教育文化
8社会保障
9旅游
? 景观
? 八景
10民俗风情
潼关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唐书载古为桃林塞左传也有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的记载那时桃林的范围包括今潼关以东到河南灵宝县西境战国时函谷关今灵宝县坡头乡王垛村一带东临弘农涧就成为秦的东大门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潼关之名始见于史潼关关城始设于汉在港口以南源上即杨家庄附近隋大业七年611 年移关城于今杨家庄南城北村一带与汉代关城南北夹峙形成两座关城 形势更加险要唐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潼关又从塬上北迁到源下沿河辟路也就是现在的潼关 历代各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在这里驻屯重兵设关把守 潼关经宋明以来多次修葺保存尚好西门有明代建筑的门楼俗称樵楼宏伟壮观
潼关县城
(9张)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马超刺槐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楼晚照秦岭云屏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 潼关在东汉以前还没设关城到东汉末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才于建安元年196年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函谷关据通□ 载:"自渑池西入关有两路,南路由回阪,自汉以前皆由之曹公恶路险更开北路为大路建安时改山路于河滨当路设关始有潼关 潼关以水得名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潼浪汹汹故取潼关关名又称冲关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势成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汉潼关城在今城北村南
到隋大业七年611年移关城于南北连城间的坑兽槛谷即禁沟口唐朝天授二年691年又迁隋潼关城于黄渭河南岸宋熙宁元年十年1068年月 1077年遣侍御史陈洎扩建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千户刘通筑城明洪武九年指挥金事马 增修城牌依山势而曲折筑城墙后称明城清朝增修扩建北临黄河南跨凤凰麒麟二山东断东西大路临黄河南延上麒麟山西断东西大道靠河南沿上象山城门开六处每处各有两洞中有瓮城相连东门称金陡先名迎恩后改平藩两陕西称怀远后改控制三秦南门有两个东边的称作上南门先名凌云后改麟游再改览山西边的称下南门先名迎薰后改凤□北门也有两个靠西边的是大北门先称吸洪后改霸英南北水关门有两个南边北门筑闸楼七间里设天桥北边门筑闸九间六大城门除南门无楼外东西城各有两个潼水穿城而过经潼津桥注入黄河民国十六年1927年冯玉祥修筑潼河大桥城内建有金陵寺钟楼望河楼吕祖庙阅书楼象山祖师庙及牌坊楼阁多不胜举古称金碧辉煌映映川原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隔河炮击飞机轰炸国民党军队借修筑工事之机拆毁大量建筑物西城门楼和箭楼被焚 解放后党和政府又拨出专款对县城部分建筑物又进行了修复不过五十年代末中央决定修建三门峡水库潼关城建筑物拆除
古潼关
港口镇就是古潼关县
古潼关(7张)潼关史称畿内首险是三秦镇钥四镇咽喉自汉末设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它占据晋豫陕之交点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港口镇顾名思义港口是黄河一个渡口人们由此北渡到山西风陵渡由于黄河公路桥的建成通车港口日渐萧条尽管是假日街上的行人却很少在十字路口向北有一个门楼上的黄河风景区的大字吸引了我们循路向北走去看见黄河湿地保护区的石碑我们走进了港口 明钱谦益袁伯应袁可立子南征吟小引韩退之从裴晋公蔡州归师次潼关有日出潼关四面开相公亲破蔡州迥之句古人文士咸为吐气
潼关故城
潼关从始建至唐代两经迁徙三地设防城池多变设施不一东汉建立初期 废秦在河南灵宝县创建的函谷关武帝和献帝先后迁关于河南新安及弘农衡山岭献帝又于建安年间迁关于潼关上南门外即今港口镇杨家庄城北村一带潼关之名始自于此其建筑情况志书缺少记载从其遗迹看东起原望沟西沿向西穿城北村至禁沟东岸东西两面临沟地势平坦而广阔南北朝时北周愍帝宇文觉打败东魏大将窦泰的战斗发生在这里愍帝取胜后改潼关为潼谷关
地理作用
潼关位于陕西省潼关县因临近潼水而得名古称桃林塞它南依秦岭有禁沟深谷之险北有渭洛汇黄河抱关而下之要西有华山之屏障东面山
潼关城池
建筑特点潼关是古代军屯驻地地名上带有浓重的军事色彩譬如代子营寺角营之类我们去看那古时的战场有李自成南原大战的地方潼关居民大部也是古代军屯后代
只是已经卸甲归田老老实实的当起了农民我记得有个叫赵家村的那地方民风刁蛮与四周村落完全不同赵家村的人眼睛细长脸盘平宽面相阴鸷颇似塞外蒙古人因从事抢劫80年代以来被崩了好几个还有个叫贺家岭的都是陕北武将世家贺家的后人据祖辈们讲是中亚来的粟特后裔虽非武将可能是古太白破河外时流落东土到我这一代完全淹没在东土只保留了一些口口相传的回忆
民国时很多河南人山东人因黄河溃堤的原因沿陇海线大批入陕其实自河南陕州开始大致已进入了关中文化界限都是相似的陕西关中口音特产也类似比如柿饼苹果肉夹馍流民入陕同样也带来了多元的饮食文化河南胡辣汤到了陕西成了早餐常备这就好比西域胡人带来的牛肉煮馍一样伊斯兰文化渐渐渗透于古代中国发祥地中文化在关中是包容的又是富有特色的
潼关风景(3张)
梁喜娃肉夹馍黄河鲶鱼汤潼关酱菜鸭片汤牛肉煮馍都算是潼关的特色饮食潼关酱菜在慈禧太后避难西安时受到褒赞黄河鲶鱼汤清鲜味美所用之料都是黄河水中的野生鲶鱼梁喜娃肉夹馍好在他的白吉饼脆而不焦不似河南的肉夹馍还要上汁趁热食用香脆可口
潼关的发展在整体上表现出了西北的统一特征那就是守旧与落后别看解放后那么多的移民来到西北其实他们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西北的矿产挖出来运到中国东部去留下本地淳朴而贫穷的西北人不愿离开他们的故土潼关本地富藏金矿从矿石中提炼而与山东招远的金矿不同这造成了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然而中金公司仍然在无时不刻的从秦岭山中攫取金币等矿脉枯竭了也就是他们走的时刻听说在甘肃陇南文县又发现了亚洲的最大金矿可怜了那里山清水秀的大巴山景和贫苦朴实的人们
地理位置
潼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端居秦晋豫三省交界处东接河南省灵宝市西连本省华阴市南依秦岭与本省洛南县为邻北濒黄河渭河同本省大荔县及山西省芮城县隔水相望界于东经东经110°0930110°2532北纬34°233034°3900之间南北长28.
潼关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捷居西安太原洛阳三大城市经济辐射圈的中心程控电话城乡均已开通移动通讯与世界联网
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远大境内金银铅铁铜花岗岩大理石石墨石英石等矿产十分丰富有中央和地方所建金矿20余个黄金采选生产加工已具有规模年产黄金近20万两是全国第三产金大县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潼关已成为西部开发的桥头堡陕西省的东大门随着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深入贯彻和省委省政府一线两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潼关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一县两区的新构想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南部山区抓黄金矿藏的深部勘探和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保龙头争取全国金城中部抓生态环境建设营造绿色文明和畜牧养殖业发展保民富扩大林牧业规模北部抓人文历史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深度开发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地貌
地貌南高北低跌宕明显呈台阶状由南向北分为山地残原沟壑和黄渭河谷三种类型
秦岭山地
主脉自西向东支脉分向南北形成大小峪道山高坡陡峰峦叠障岩石裸露土层浅薄
潼关自然风光
(12张)境内秦岭山脉东起西峪西至华阴县蒲峪土地面积176.6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9.7%海拔高程东部7002100米西部10001800米平均高程1500米
地面坡度东部15%西部10%南北地质断陷峡谷幽深形成西峪东桐峪善车峪太峪麻峪蒿岔峪潼峪7条峪道各长15公里左右此外自东而西有长5公里以下的大峱峪小峱峪小淤沟马峰峪党家峪翟家峪立峪玉石峪后沟鹿岭沟辘把沟心底峪马驹峪贠陈峪七岔峪翎峪哲园峪等146条小峪道
建国后利用山区自然优势发展林牧业护林防火封山育林营林造林保护牧草砌石埝修梯田荒滩造田溪流灌溉改善山区农业条件本区面积26.50万亩耕地面积4018亩占全县耕地的2.11%有效灌溉面积410亩占山区耕地10%宜林地16.7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3%其中有林地9.54万亩占宜林地面积57.13%天然草地8.36万亩占31.5%已利用3.02万亩占35.1%非生产用地1.03万亩占5%林草矿产资源丰富正在开发利用
黄土台原沟壑
原面南高北仰黄土覆盖深厚长期洪水冲蚀形成原高沟深陵谷起伏的台原沟壑地
本区台原沟壑地东起牛头原东端西连华阴县孟原土地面积194.7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43.8%原面支离破碎沟道一般南北走向长度在1公里以下的沟道716条共长207.13公里13公里的77条共长111.69公里35公里的13条共长46.2公里5公里以上的14条共长116.77公里全县共有沟道820条全长481.79公里沟壑密度为1.08公里/平方公里沟深100180米沟原面积比例为7∶2因形态与成因的不同可分为一级台原二级台原原间洼地三部分一级台原海拔高程530610米二级台原550900米原间洼地400700米原面坡度13度因受通洛川禁沟列斜沟远望沟铁沟的切割自东而西形成代字营南头寺角营王溪屯吴村高桥六道残原
这里为粮棉主要产区有耕地17万亩占全县耕地的86.79%沟壑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发展林牧业果园面积6217亩宜林地3.64万亩其中有林地1.96万亩占宜林面积53.5%
黄渭河谷
黄渭河历经
潼关
黄渭河谷包括黄渭河的河漫滩和黄渭河南岸狭长阶地土地面积73.5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6.50%河漫滩土地面积5.6万亩耕地2.7万亩分布在黄河右岸以及渭河北岸的夹角地带海拔331米黄渭河南岸发育有一二三级阶地一级阶地分布在小泉公庄村北因河床升高与河漫滩界限极不明显二级阶地分布在吊桥花园十里铺一带海拔高程340350米三级阶地分布于西廒上寨村凹里村一带海拔410450米
这里除河滩外有耕地1.75万亩其中水浇地9300亩占耕地53%是发展种植业和水产业条件较优越的地区
气候
潼关属暖温带大陆性雨热同季的季风型干旱气候南北差异大光能资源较充足热量和降水量偏少时空分布不均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年平均风速3.2米/秒
经济总量明显扩大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05亿元较上年增长6.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973亿元较上年增长 22.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222亿元较上年增长 10.8 %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9.72%52.14%38.1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17207元比上年增加3990元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88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48.07%较上年提升1.07个百分点[3]
商品消费
商品消费持续升温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0245万元较上年增长15.8%其中县的零售额42147万元县以下零售额28098万元分行业类别看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销售额60700万元增长14.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营业额9545万元增长25.53%
金融业
财政收支大幅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1860万元同比增长32.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4680万元比上年增长46.54%其中各项税收收入6390万元增长49.61%全年地方财政支出80018万元比上年增长33.21 %其中教育支出20578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9350万元文化体育传媒业支出1292万元环境保护支出3943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59.77%36.12%31.43%38.59%
金融业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1851万元比上年下降0.9%其中:个人存款267804万元比上年下降3.95%各项贷款余额150592万元比上年增长36.76%其中短期贷款122671万元比上年增长50.46%中长期贷款27921万元增长70.04%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各类财产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69.9万元同比下降2.1%人寿保险实现保费收入4701万元同比上升6.3%全年财产保险理赔金额291.9万元同比下降4.9%人寿保险理赔金额203.3万元同比增长96.6%[3]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1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45705万元现价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8.75%其中农业产值24353万元林业产值891万元畜牧业产值17128万元渔业产值518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81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9%55.74%14.98%36.2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80343千瓦化肥施用量10661吨折纯量
主要农产品产量
粮食 43106吨 比上年下降 18%
其中夏粮 24788吨 比上年下降 12%
秋粮 18318吨 比上年下降 26%
棉花 966吨 比上年增长12.6%
油料 5223吨 比上年下降1.12%
苹果 10655吨 比上年增长13.2%
大枣 185吨 比上年下降0.61%
畜牧业主要产品产量
肉类总产量 5215.43吨 比上年增长3.1%
禽蛋产量 549吨 比上年下降13.9%
渔业主要产品产量
水产品产量 370吨 比上年增长2.7%
林业生产取得新成绩全县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4.1万亩其中荒山造林0.5万亩人工造林1.3万亩封山育林2.3万亩全年林木育苗1300亩道路绿化16公里四旁植树55万株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
农田水利建设快速发展完成水利建设投资6349万元其中安全饮水工程完成投资459万元共新打机井7眼新建水塔5座蓄水池6座铺设管网31.19千米解决了11个村81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水土流失治理完成投资641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km2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00亩蓄引能力2.4万立方米恢复灌溉面积4500亩[3]
工业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全县全年工业增加值达13.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3.8%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9.3亿元现价实现增加值12.31亿元现价分别较上年增长51.3%和25.2%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黄 金 11.33吨362560两
比上年增长17.4%
其 中成品金 8.74吨279680两
比上年增长37.2%
含量金 2.59吨82880两
比上年下降21.0%
建筑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全县拥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4家年末从业人员1571人较上年增加461人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7207万元增长49.75%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407万元增长12.6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7.71万平方米其中当年新开工面积26.7万平方米[3]
陇海同蒲铁路交汇于城西310国道101省道西潼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黄河铁路大桥使黄河天堑变通途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县交通系统完成货物运输量154万吨货物周转量1812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2.76%旅客运输量132万人旅客周转量963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84%
邮电通讯业健康发展全年邮政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50.25万元电信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8551.65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7%8.98%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18637户比上年末减少1277户移动电话用户为124000户比上年增加7661户年末互联网用户为1.1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9.98%[3]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共组织实施省级科技重点项目4项市级科技重点项目7个其中350吨/日焙烧尾渣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项目列入省工业攻关计划新细粒金重选装置的应用及推广项目列入省专利产业化项目向上争取资金35万元组织实施县级计划项目22个重点扶持建设县级科技项目3个其中研发申报的一项构成黄金创新重选技术体系的技术发明荣获渭南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加强教育建设力度制定了潼关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资303.66万元完成太要代字营两乡镇及县中心幼儿园的改扩建任务加快四知小学项目建设力度完成了项目建设三通一平 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条件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为城区中小学每个班安装了电视电脑一体机实现了城区义务段中小学180个班和潼关中学20个教学班的全覆盖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年末全县拥有教师人数1921人较上年增加163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975人小学专任教师946人2011年全县高考一本上线211人万人比率排名全市第三二本上线486人三本上线1205人万人比率排名全市第四
文化事业繁荣向上2011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5个文化馆面积1200平方米图书馆1个面积1180平方米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4万册是上年的2倍2011年建成农家书屋31家村级文化活动室1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级服务点34个农民体育健身场所8个组织承办的两会专场综合文艺戏曲表演唱红歌颂扬延安精神唱赞歌颂扬改革开放唱家乡颂扬美好生活高桥乡群众戏曲演唱会华府天下杯秦晋豫黄河三角羽毛球交流赛英皇杯桌球大赛等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了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全县13所医院卫生院和83个村卫生室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92人全县每万人拥有技术人员数达到50人以上其中医生231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561人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达到11.12万余人参合率达96.95%152049人次享受了合作医疗补助补助金额达2311.89万元[3]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在低水平线上据5‰人口抽样调查全县常住人口指年内在本县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不包括在本县登记为常住户口而年内离开本县半年以上的人员 15.5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86‰死亡率为6.48‰自然增长率为3.38‰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县城镇在岗职工年末人数14697人比上年增加1913人工资总额37983.1万元比上年增加11333.9万元人均年工资25698元比上年增加4761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382元比上年增长2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96元增长18.2%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城镇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 10736人农村已参加养老保险48071人城镇已参加医疗保险14651人已参加失业保险10563人城镇已参加生育保险7424人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558人农村居民享受低保人数达8396人全县支付低保资金2190.05 万元全县8482人参加了住房公积金统筹比上年增加474人2011年共统筹住房公积金2344万元[3]
旅游市场发展势头良好杨震廉政教育基地的成功开园影响空前黄河风景区佛头山马趵泉等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亿元[3]
景观
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马趵泉佛头崖铁沟筐泉及黄河铁路大桥港口高扬程抽水站禁沟铁桥太峪水库等
登上潼关不禁令人凭吊这座古战场211年曹操与马超激战潼关曹
潼关
相临景点
华山 第一关 明潼关城遗址唐玄宗泰陵毓秀桥京师仓遗址
普照寺风陵渡慧照寺塔南寺唐塔 黄土高原民俗村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良周遗址 富平县寇准墓大禹庙蒙汉合文碑十二连城 桥上桥少华山潼关渭南鼓楼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甜水沟遗址合阳处女泉桥陵 蕴空禅院与悬棺
八景
潼关八景是潼关地区能够欣赏的八处胜景八景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张谯楼晚照道观神钟兹分别介绍于下
雄关虎踞
雄关是指潼关故城东门的关楼踞是蹲或坐的意思虎踞是指东门外麒麟山角形似
潼关
清
淡文远胜赞雄关虎踞诗
秦山洪水一关横
雄视中天障帝京
但得一夫当关隘
丸泥莫漫觑严城
注释
一一二两句是说秦岭和黄河之间横踞着一个潼关它虎视中原保护长安 中天指中原帝京指长安
二三四两句是说只要派一员将守住东门关隘指东门什么丸泥东封函谷只不过是狂妄者的谰言这里指东汉王元曾夸口用少数兵力即可东封函谷关讥笑了他对潼关的轻慢态度
禁沟龙湫
龙湫qiu秋上有悬瀑下有深潭叫做龙湫禁沟龙湫景致在禁沟口石门关北面禁沟水与潼河相汇处北距潼关故城约2公里
禁沟既长且深下有流水水源出自秦岭蒿岔峪汇合沿途泉水流至沟口石门关沟床突变湍流直下飞沫四溅好似白练高挂沟水下落与潼河相溶汇为深潭碧波荡漾鱼跃兴波绿树成荫花香鸟语颇有江南水乡风韵
明
林云翰咏禁沟龙湫诗云
禁沟山下有灵源
一脉渊深透海门
龙仰镜天嘘雾气
鱼穿石甃动苔痕
四时霖雨资农望
千里风云斡化云
乘兴登临怀胜迹
载将春酒醉芳尊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禁沟口有瀑布深潭一直通到海门形容潭深水碧看不见 底灵源在这里喻指龙湫水景古云水不在深有龙遇灵
二三四句是说神龙仰望天空吐着雾气鱼儿穿梭触动苔藓嘘吐气甃zhou 宙潭边的石壁
三五六句是说一年四季霖雨满足了农人的愿望千里风云调和着大自然的变化斡调知化云即云化指大自然的变化
四七八句是说乘着兴致来此饱览胜景带着春酒在芳草地上喝醉尊同樽酒器
秦岭云屏
屏屏风秦岭云屏把秦岭云雾缭绕的自然的风光比作潼关的屏风
潼关南面的秦岭峰峦起伏苍翠清新令人赏心悦目每当雨雪前后景象更为佳妙峰峦中游云片片若飘若定似嵌似浮来之突然去之无踪一会儿若龙腾跃一会儿若马奔驰有时如丝如缕有时铺天盖地或如高山戴帽或如素带缠腰或如绵团乱丝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迨旭日初露锦幛乍开五光十色山为画画为山画山融为一体秦蜀驿程记的作者曾欣喜地写道河南黄河以南指潼关一带连山绵绵不绝……时见白云逢逢自半山出惝恍无定姿心目为之清旷
每当秦岭云屏出现的时候人们仍可尽情欣赏这一胜景分享自然美的乐趣
清
淡文远写秦岭云屏的诗云
屏峙青山翠色新
晴岚一带横斜曛
寻幽远出潼川上
几处烟村锁白云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彩云象屏内一样直竖着秦岭更加苍翠清新天气放 晴云气如带横抹着夕阳的彩霞岚lan 栏山里的雾气曛日落时余光
二三四句是说寻求美景不辞远路奔波来到潼洛川上但见村落烟雾飘渺处在白云之中潼川潼洛川是潼河流经的川道
中条雪案
中条指中条山在今山西省其西面端与潼关隔黄河相望明代时为蒲州所辖中条雪案指中条山清幽的雪景 在时代潼关正是军事重镇设防范围北跨黄河在蒲州境内筑守御城设千总管辖蒲州一些关津渡口潼关故城处 正是欣赏中条雪案的最好 位置
大雪纷飞苍翠的中条山换上了银装素裳站在潼关城头北眺但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满目皑皑大河上千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银为树玉作峰 粉塑栏杆素裹山川倘好雪后新晴则银光四射琼瑶失色云游雾荡观者恍惚置身于仙境之中
凡是冬季到潼关来的游客在大雪天和雪后放晴之日都能欣赏到中条雪案的美景
清
淡文远中条雪案诗云
迢遥北望俯群山
满眼平铺霜雪环
疑是蓬莱山上石
移来一片拱岩关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站立潼关城头向北了望中条山到处都被冰雪覆盖迢遥遥远
二三四句比喻是谁把蓬莱仙岛上的琼瑶白玉般来了呢蓬莱相传神仙居住的仙山岩关指潼关
风陵晓渡
风陵神话传说中女娲氏之墓位于潼关故城东门外黄河岸河滩风陵处的渡口叫风陵渡
潼关城地处黄渭二河交汇处早在春秋时期就是交通枢纽水路要冲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风陵流就有官船十一只水夫八十四人续潼关县志还有私人和上下游经常过往客商船只
每日拂晓沉睡的黄河刚刚苏醒岸上树影依稀可辨时南来北往的客商就熙熙囔囔地朝风陵渡集结了推车的骑马的赶牲口的荷担的负囊的……接踵而来有的赶路有的候渡有有则已经坐在船头泛舟中流遥望黄河上下烟雾茫茫桅灯闪烁船只南北横驰彩帆东西争扬侧耳倾听哗哗 的水声吱吱的橹声高亢的号子声顾客的呼喊声鸟声钟声……汇成一片古渡两岸回荡着优美的清晨争渡的交响曲
清
淡文远咏风陵晓晓诗
洪波一片接天时
几叶扁舟渡晓晴
秦晋漫云南北限
此陵自古达潼城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黄河的巨浪闪浮着黎明的曙光几只小船在晴天的拂晓时竞渡
二三四句是说秦晋两地虽被黄河横隔便从古到今内陵渡口却畅通潼关连接秦晋是春秋时两个国名当时以黄河为界后来成为陕西秦山西晋的简称
黄河春涨
万物复苏春暖花开黄河上游的万山丛中积雪消融封冰解冻黄河流量剧增站在潼关城头北眺 东望只风银光四闪的冰凌伴随着河水汹涌而下水于一色眼前一叶叶冰船傲居浪头忽高忽低时隐时显有的排着长队中流争渡有的单枪匹马岸边徘徊风声水声隆隆的冰块相撞声威武雄壮激荡情怀
明
林云翰黄河春涨诗云
冰泮黄河柳作烟
忽看新涨浩无边
飞涛汹涌警千里
卷浪弥漫沸百川
两岸晓迷红杏雨
一篙春棹白鸥天
临流会忆登仙事
好借星槎拟泛骞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黄河冰解两岸绿柳如烟忽然看见河水猛涨浩渺无边泮pan 判冰块分解
二三四句是说洪流奔腾一泻千里巨浪澎湃百川汇流
三五六句是说伫立岸边醉迷着杏花时节的清晨春雨挥篙驱舟游荡在白鸥群中棹zhao赵划船用的一种工具
四七八句是说撑船在黄河中随波逐流遐想着登仙之事最好还是凭依着小船去效法张骞寻找黄河的源头槎cha茶筏子骞张骞西汉人荆楚岁时记说张骞乘坐筏子寻找黄河源头结果泛流到了天河见到了织女和牛郎
谯楼晚照
谯楼古代建筑在城门上的楼楼上驻兵用以暸望报警报时谯楼晚照指日落时候潼关谯楼指西城门楼的景致
夕阳西下晚霞似火高大巍峨的谯楼----西城门楼披上锦乡置身于彩云之中雕柱斗角飞檐钩心光辉四射谯楼暗亮分明边沿折光五颜十色栏杆空处红霞道道如束谯楼四周归鸿默默争先集落雁翩翩入望中楼上游客指点山川似在画中赏景
清
潘耀祖谯楼晚照诗云
画楼突兀映麒麟
斗角钩心满眼春
待得夕阳横雁背
鼓声初动少行人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谯楼高耸同麒麟山交辉映飞檐雕柱错综精密光彩四放满眼争春突兀wu 悟含有高耸特出和突然两种意思麒麟山名在潼关故城内斗角钩心同钩心斗角形容楼台建筑的结构错综精密
二三四句是说等到夕阳横照雁背之时谯楼上响起戍鼓声街上的行人渐渐少了
道观神钟
道观指道教的庙宇道观神钟因道观里的异于一般的神钟而驰名
相传在明万历年间公元1590年左右洪水泛滥黄河汹涌澎湃流有雌雄二 钟摩荡有声雌钟铁钟止于潼关[4] 出扣拓阴晴而雄钟铜钟则流于陕州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这口奇异的雌钟被悬挂在麒麟山顶的钟亭上钟亭周围绿树参天白云缭绕晨昏扣之钟声抑扬顿挫宫商递变律吕相生声扬远闻清脆悦耳山川生色
清
潘耀祖道观神钟诗云
大河水泛出鲸鱼
仙院移来岗上居
撞破尘缘声几点
寒山遗响震穹庐
注释
一一二句是说浩荡的黄河冲来了巨大的神钟道家把它移到山上的庙院鲸鱼比喻神钟
二三四句是说几点钟声划破了红尘俗缘山颠余音回荡在万仞高空尘缘出家人指尘世事务的烦扰穹庐指天空寒山指唐高僧寒山拾得二僧人曾住于寒山寺在姑苏城外唐诗人张继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名句
现代
陈运和泛黄的世纪逗点仍在诗云
老潼关的历史破烂欲倒
只剩下一段城墙还不及我高
旁边标明是陕西省级文保
真令人为之淡淡一笑
好一把进出关中之锁钥
生锈许久却扭不开十分遥远的思考
风陵渡至今已没船
老潼关代替有铁桥
几移城址的尽疤痕
今日阳光下恢复以往并不值得炫耀
潼关 在黄河中游人文开化最早以前的婚俗总是守着先王的旧制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初订婚先取双耳环送给女方这叫定亲随后由男家备办衣料首饰等物择吉日送往女家这叫许口谓女方已答应了这头亲事又叫吃面因女方这天款待媒人吃的是面条取百年合好长远永久之意在现代风俗较前简单分订亲看家认门订亲是介绍人往返说合取得男女两方同意约定地点见面谈话双方若无意见就互赠礼物以为凭证所谓看家即由男方择吉日让女方来家看屋设宴相待并买衣物俗称掰衣裳这天以女方为主席面要求丰盛认门是女方择吉日 让男方来家认门并邀请亲戚陪席敬酒由亲戚各赠未婚女婿衣料一件
娶亲由男方家先一日将办好的财礼酒肉箱子衣架食洛送到女家因男家那天去的主事人要祭拜女方三代祖宗这叫行礼简化多了俗称催箱进村前放炮吃饭前放炮娶亲这天过去有坐轿的有骑马的如今都用车迎亲通常女婿去亲迎去时伴有抬箱子的搬嫁妆的放炮的女家亲戚送亲举行结婚仪式这叫过事情第二天新郎新粮上岳父家拜认亲族邻里岳父家亦设席相待这叫认门谓新郎先来认识岳父家的门户又叫回门谓新媳妇昨天出门今天又回来了下午与女婿同归媳妇进门七八天后再回娘家这叫处十一般的在娘家住七八天 人常说去七来八两头都发
媳妇上轿(车)要换另一双鞋表示不踏娘家土原先是媳妇在娘家走时一下炕先踩到脸盆上再立到毡上再个毡轮换到轿(车)上已没有这些讲究了这一套也简化了[5]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