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朝 > 正文

瘗鹤

来源:清   点击:
作品赏析【注释】:为披云葬王侍郎而作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

瘗鹤
作者:董晓山   年代:清

长蛇嘘雾毒暗天,老鹤俯视心为怜。
引雏振翮下啄蛇,反为蛇噬身不全。
嗟嗟鹤死群鹤怨,中有一鹤负机变。
徘徊蛇旁衔骨归,瘗之中野酬孤愿。
此中地气大吉非偶然,蛇灭雾息还青天,老鹤心魂耿耿悬。

诗文鉴赏

作品赏析

【注释】:
为披云葬王侍郎而作 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邮箱:service@reader8.cn


镇江焦山江心岛瘗鹤铭摩崖石刻瘗埋葬一个书法家家养的鹤死了埋了并写了铭文凡是历史上有名字的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书法摩崖石刻并拓了此铭而去后来遭雷击滑坡碑文下半截落入江中再后来上半段也消失了传世的拓片多为伪作
作品名称瘗鹤铭
作    者陶弘景
目录


1简介


2历史背景


3碑刻全文


4考古打捞


5艺术价值


6考古研究


7宋拓本

瘗鹤铭刻于南朝·梁(传)天监十三年(514年)瘗 拼音[yì] 字义1.掩埋埋葬~埋~藏cáng 殉葬的金玉器物~玉埋香旧指美女死去

瘗鹤铭 著名摩崖刻石存90余字原刻在江苏镇江焦山西麓断崖石上瘗鹤铭外景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后遭雷击崩落长江中北宋熙宁年间修建运河工人江中捞出一块断石经辨认此断石正是史书上记载坠落江中的瘗鹤铭的一部分一百年后南宋淳熙间运河重修疏掏工人又打捞出四块送至当地县府经考证这三块断石也是瘗鹤铭的一部分这样与先前打捞上来的那块断石拼凑在一起正好是失传很久的瘗鹤铭到了明洪武年间这五块断石复又坠江康熙年间镇江知府陈鹏年不惜花巨资募船民打捞终于在距焦山下游三里处又将这五块残石捞了出来乾隆二十二年嵌于焦山定慧寺壁间1960年合五石为一砌入壁间刻石年代众说不一点画灵动字形开张北宋书法大家黄山谷于此刻石得力独多变态后形成山谷书中宫内敛横竖画向四周开张的辐射式的独特风貌山谷并有大字无过瘗鹤铭之句历代评价极高明王世贞评此铭古拙奇峭雄伟飞逸固书家之雄铭字连笔圆润落笔超逸神采脱俗----古代碑帖鉴赏费声骞 


瘗鹤铭外景

瘗鹤铭yi he ming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中唐以后始有著录自宋代瘗鹤铭残石被发现以来历代书法家均给予其高度评价且至今未有定论成为千古之谜清代康熙52年闲居镇江的苏州知府陈鹏年曾募工打捞出5方瘗鹤铭残石共93字经历代专家考证瘗鹤铭原文应在160字左右尚有很多缺失自此瘗鹤铭残石的打捞成为萦绕在学术界的一种情结在打捞出水的1000多块山体落石中经过清洗拓片辨识鉴定发现其中453号石587号石546号石977号石上疑似为方鹤化之遽等残字经与前人考定著录的瘗鹤铭铭文对照能够初步认定587号546号977号石块上鹤化之遽等4个字内容相吻合字形大小文字式样笔画形态都已经具备了东晋六朝由隶至楷的书写特性也与瘗鹤铭书风相一致2009年8月25日又对疑似刻有瘗鹤铭的巨石的进行部分爆破减负以便于全石打捞出水让人不禁翘首等待 瘗鹤铭水前本
(20张)

素称书法之山的镇江焦山历代书法家的碑刻甚多其中不少是珍品最著者为宝墨轩碑林中被誉为碑中之王的瘗鹤铭署名为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正书这是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内容虽不足道而其书法艺术诚然可贵


瘗鹤铭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天其未遂吾翔寥廓耶奚夺余仙鹤之遽也乃裹以玄黄之巾藏乎兹山之下仙家无隐晦之志我等故立石旌事篆铭不朽词曰相此胎禽浮丘之真山阴降迹华表留声西竹法理幸丹岁辰真唯仿佛事亦微冥鸣语化解仙鹤去莘左取曹国右割荆门后荡洪流前固重局余欲无言尔也何明宜直示之惟将进宁爰集真侣瘗尔作铭

瘗鹤铭残石打捞考古开工" style="float: right;" picsrc="6398ecd33e24b8e5a9ec9ae0" data-layout="right" width="300" height="206" url="http://b.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fe237d3d35fae6cd08b4ac633fb30f9e/4bed2e738bd4b31cee0908b187d6277f9e2ff887.jpg" compressw="220" compressh="151" useredit="1" />1997年镇江博物馆和焦山碑刻博物馆联合对瘗鹤铭残石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古打捞发现了欠和无二字但仍残缺很多2008年10月8日瘗鹤铭残石打捞考古开工此次打捞工程主要由镇江水利局水投公司省交通工程公司实施焦山碑刻博物馆镇江博物馆联合考古队全程介入动用一艘打捞船一艘挖泥船两条小工作艇利用现代化的打捞技术包括GPS技术超声波技术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技术及潜水等对焦山西麓江滩进行一次科学全面的打捞考古作业经过多位不同学科专家的综合研究划定考古打捞范围为估计落水点向南250米向西80-100米向北250米瘗鹤铭残石打捞考古行动于2008年6月启动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专题片摄制组前来拍摄纪录片此事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但因为夏季水位较高正式的清淤打捞工作必须等到入秋才能开始


瘗鹤铭

未出水时之拓本称水拓本字数不多出水后初拓本(五石本)即上皇山樵书唐人孙处元润州经认为系王羲之书宋黄庭坚苏舜钦等亦持此看法因陶弘景曾自号华阳隐居宋人李石续博物志即认为系陶弘景书后附和此说者最多欧阳修认为华阳真逸是顾况的道号还有人认为是唐人王瓒所书也有人觉其字同颜真卿宋广平碑接近认为是颜真卿书总之各持己见至今仍不能定论

瘗鹤铭发现以后得到历代书家的高度评价如黄庭坚认其为大字之祖作诗说大字无过瘗鹤铭东洲草堂金石跋云自来书律意合篆分派兼南北未有如贞白瘗鹤铭者 其书法意态雍容格调高雅堪称逸品是艺术性术高影响极大的著名碑刻瘗鹤铭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被誉为大字之祖其艺术影响力绵长悠久远及海外素称书法之山的镇江焦山历代书法家的碑刻甚多其中不少是珍品最著者为宝墨轩碑林中被誉为碑中之王的瘗鹤铭 署名为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正书这是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内容虽不足道而其书法艺术成就极高

瘗鹤铭被誉为大字之祖其艺术影响力深刻久远远及海外瘗鹤铭原刻于镇江焦山西侧临摩崖石刻" style="float: right;" picsrc="476217f7ef593118720eece3" data-layout="right" width="300" height="170" url="http://h.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07fb5e0cafc379317968812bdbc4b784/63d9f2d3572c11dfd6e72329632762d0f703c282.jpg" compressw="220" compressh="124" useredit="1" />江崖壁之上大约在唐代后期或稍晚坠落江中破裂残损自宋代瘗鹤铭残石被发现以来历代书法家均给予其高度评价对它的时代作者思想艺术性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

此铭究竟是何人所书历来就有争议宋人黄长睿考证它为梁代陶宏景所书陶宏景隶书行书均佳当时他已解官归隐道教圣地镇江茅山华阳洞故认为属于他的墨迹另一说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
瘗鹤铭

书他生平极爱养鹤在家门口有鹅池他常以池水洗笔以鹤的优美舞姿来丰富他的书法传说此铭是王羲之悼念他死去的两只仙鹤而作还有以为唐代王瓒顾况所作但均无确据由于书法绝妙后被人镌刻在焦山后山的岩石上因被雷轰崩而坠江中至宋代淳熙年间1174一1189石碑露出水面有人将它从江中捞起仍在原处竖立起来许多人前来观摩摹拓有的甚至凿几字带走学者们也来研究它因而远近闻名

不意数十年后其碑又坠入江中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由镇江知府陈鹏年募工再度从江中捞出粘合为一仅存残字九十余个移置焦山观音庵现宝墨轩仍有重立瘗鹤铭碑记碑记文中说到盖兹铭在焦山著称殆千有余年没于江者又七百年叙述了这段经过碑文存字虽少而气势宏逸神态飞动读之令人回味无穷北宋黄庭坚认为大字无过瘗鹤铭其胜乃不可貌誉之为大字之祖宋曹士冕则推崇其笔法之妙书家冠冕此碑之所以被推崇因其为南朝时代书法气韵特别是篆书的中锋用笔的渗入加之风雨剥蚀的效果还增强了线条的雄健凝重及深沉的韵味此碑的拓本及字贴久传国际名震海内外是研究书法艺术之代表它既是成熟的楷书而又可从中领会楷书发展过程中之篆隶笔势遗踪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南北朝梁国摩崖刻石瘗鹤铭的宋拓本剪条装共15页每页 2字纵24.5厘米横14.6厘米书法厚重高古用笔奇峭飞逸虽称楷书略带隶书和行书意趣字里行间显露出六朝时期的风韵为隋唐以来楷书的风范历代文人书法家评价甚高对后世书坛有较大影响
  此铭早拓本流传极少,此册纸墨醇古,字无剜剔神完气足,宛如真迹,未逐吾翔的逐吾 2字左只稍损,翔字左羊部右点尚见;胎禽浮的浮字左下点尚存,实为现存最旧拓本此拓本有潘宁题签,潘宁王文治费兆锟铁保等跋,并有南宋游似清崇恩私印石宾等藏印23方张彦生善本碑帖录著录现藏故宫博物院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上一篇:云外峰
下一篇:绝命诗

频道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