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老度江南岁,春抛渭北田。
浔阳来早晚,明日是三年。
诗文鉴赏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除夜一是指除夕之夜大年三十晚上New Year's Eve二是指冬至前一日之夜元稹高适文天祥还有同名诗词除夜
目录
1基本资料
2引证解释
3诗词
? 除夜(元)
? 除夜(宋)
? 除夜(南宋)
? 除夜
词目除夜
拼音 chú yè
注音 ㄔㄨˊ ㄧㄜˋ
英文watch night
例句 除夕之夜;大年三十晚上
1即除夕
唐 张说 岳州守岁诗除夜清樽满寒庭燎火多明史·冯恩传除夜无米且雨室尽湿 恩 读书牀上自若 冰心 往事二八是除夜的酒后在父亲的书室里父亲看书我也坐近书几参见 除夕
2指冬至前一日之夜
太平广记卷三四○引通幽录·卢顼是夕冬至除夜 卢 家方备粢盛之具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予读太平广记三百四十卷有卢顼传云是夕冬至除夜乃知 唐 人冬至前一日亦谓之除夜
元" class="anchor-2">除夜元
作者元稹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写作背景
此诗当为元和四年岁末所作
宋" class="anchor-2">除夜宋
宋 戴复古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①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②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注释
①残腊残冬古时农历十二月为腊月
②颂椒赞美酒香椒用椒浸制的酒荆楚岁时记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芳故采花以贡樽
南宋" class="anchor-2">除夜南宋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赏析此诗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是文天祥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这一首诗诗句冲淡平和没有天地有正气的豪迈没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现出大英雄欲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甚至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寂寞悲怆的情绪恰恰是在丹心如铁男儿这一柔情的刹那反衬出勃勃钢铁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实性这种因亲情牵扯萌发的脆弱更让我们深刻体味了伟大的人性和铮铮男儿的不朽人格
除夜一诗没有雕琢之语没有琐碎之句更无高昂的口号式咏叹可是我们仍旧感到心灵的一种强烈震撼无论时光怎样改变无论民族构成如何增容扩大无论道德是非观念几经嬗变文天祥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作为忠孝节义人格的伟大图腾万年不朽颠扑不灭仍会是在日后无数个世代激励一辈又一辈人的道德典范
除夜
作者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
1.除夜即旧历除夕
2.凄然凄凉悲伤
3.霜鬓两鬓白如霜
[释意]
住在客栈里独对残灯睡不着觉不知什么缘故诗人的心情变得十分凄凉悲伤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佳节思亲是常情历来如此但除夕之夜独不眠转凄然思千里还有一层意思到了明天就又增加一岁包含了诗人年复一年老大无成的伤感
名句赏析故乡今夜思千里
诗人客居他乡油然而生孤寂的思乡之情但诗人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这种反客为主的写法即为反衬手法